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滑动轴承油膜间隙计算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滑动轴承油膜间隙计算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向轴承提供润滑剂是形成润滑膜的必要条件,静压轴承和动静压轴承是通过油泵、节流器和油沟向滑动轴承的轴瓦连续供油,形成油膜使得轴瓦与轴颈表面分开。
动压滑动轴承的油膜是靠轴颈的转动将润滑油带进轴承间隙,其供油方式有连续供油和间歇供油。
形成滑动轴承动压油膜润滑要具备的条件:
1、 必须有油楔以形成动压,保证进出油量相等;
3、 油的粘度合适,油量合适 。
形成滑动轴承动压油膜润滑要具备的条件:
1、 必须有油楔以形成动压,保证进出油量相等;
2、 推力盘对瓦块有相对运动以形成收敛油楔;
3、 油的粘度合适,油量合适 。
间隙最好应该在2.5-3.5毫米之间,当然2-5毫米也是正常使用范围。
曲轴间隙就是指在缸体上起到支撑固定曲轴并为其提供润滑服务的装置。即曲轴轴瓦与曲轴之间的配合间隙。间隙过小,给曲轴与曲轴瓦提供润滑的机油就会减少或者根本就进不去
,从而导致曲轴瓦与曲轴粘连甚至抱死。给缸体和曲轴造成极大损伤。间隙过大,发动机运行时会发出异响,尤其在发动机刚启动初期,供油没完全到位时,尤其明显。间隙过大危害最主要问题其实是导致整个发动机机油润滑系统油压下降,导致润滑状态不佳,引发异响、抱瓦、拉缸、甚至抱缸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影响液体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的因素: 通常影响滑动轴承承载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宽径比、偏心率、 相对间隙等,而滑动轴承在不同工作载荷和转速的情况下,油膜承载力也不尽相同。 液体动压轴承的定义: 靠液体润滑剂动压力形成的液膜隔开两摩擦表面并承受载荷的滑动轴承。液体润滑剂是被两摩擦面的相对运动带入两摩擦面之间的。
液体动压轴承是一种靠液体润滑剂动压力形成的液膜隔开两摩擦表面并承受载荷的滑动轴承,工作原理是通过轴颈的旋转将润滑油带入摩擦表面,由于油的粘性(粘度)作用,当达到足够高的旋转速度时油就被挤入轴与轴瓦配合面间的楔形间隙内而形成流体动压效应,在承载区内的油层中产生压力,当压力的大小能平衡外载荷时,轴与轴瓦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油膜,这时轴的中心对轴瓦中心处于偏心位置,轴与轴瓦间的摩擦是处于完全液体摩擦润滑状态。
影响液体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宽径比、偏心率、 相对间隙等,而在不同工作载荷和转速的情况下,滑动轴承油膜承载力也不尽相同。
相对间隙增大时,油膜厚度会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对于承载能力来说存在一个最佳的相对间隙,通常大约在0.002~0.0002毫米。
宽径比对于承载能力也有很大影响,宽径比越小,油从轴承两端流失越多,油膜中压力下降越严重,这会显著降低轴承的承载能力。
偏心率越小,容易出现失稳,产生油(气)膜振荡,使得承载力下降,易于发生破坏。
而工作载荷和转速应该与相对间隙和宽径比应该相配合,否则也会导致承载能力下降。
发动机大瓦和小瓦的标准间隙大瓦一般0.05mm到0.12mm 小瓦一般0.05mm到0.10mm,它的原因如下:
1、瓦上的间隙和孔用以机油流入起到润滑作用。小瓦间隙大会导致机油压力变低,严重的会有敲缸声音现象,太松会导致走外环损坏连杆,导致活塞偏磨,间隙太小,会造成瓦的加速磨损,严重的会抱死曲轴。使发动烧缸抱瓦;
2、拉瓦的原因:机油本身有质量问题,抗负荷性、高温性差;建议:保障机油质量。安装大瓦力矩不对,过紧;其契性油膜难以形成;建议:用专用力矩扳手;
3、主轴承开挡差过大或过小;检查曲轴和主轴承座,推力轴承间隙过大;检查推力轴承,机油泵故障或流量偏小;检 瓦的 间隙测量,不装曲轴,把瓦和瓦盖装好,扭紧,再量。还要量曲轴的失圆有多大,失圆过大,要更换曲轴。一般小车汽油间隙0.035mm -0.06mm 而柴油油车 0.065mm - 0.09mm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滑动轴承油膜间隙计算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滑动轴承油膜间隙计算标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yuym.com/post/39750.html